今年一建市政考试的分数变得很严重。去年由于出差冲突,没有参加市政考试。而前年,即使只是简单地复习了一遍书,也能得到80多分的成绩。但今年的成绩只有70分。考生想知道是否可以预测明年的考试情况,或者是否建议考生换个一建方向。
这个问题反映了一些考生的普遍关注点。让我们来聊一聊这个问题。
首先,分数与参加考试的次数并不成正比,有时候多次考试反而会导致分数下降。这可能是因为考试心态、备考方法或其他因素的影响。
其次,考生提到对一建市政考试感到困惑,是否应该考虑换个专业方向。这是一个个人的决策,需要考虑自身的兴趣、能力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。建议考生在做出决定之前,充分了解和权衡各种因素,并咨询相关专业人士的意见。
最后,关于明年的考试情况,无法进行准确预测。考试的难度、题型和评分标准可能会发生变化,因此无法提前确定考试情况。建议考生继续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,合理规划备考时间,并根据考试的具体要求进行准备。
第一点。对同一科目的考试,如果一次没有考过,那多考几次可能就会过,越考越高,这是符合我们平常的认知的。如果越考越低,就要特别梳理下原因,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:
(1)学习时间上是否充足。今年花了多少时间学习,每天是否保证一定的学习时间,一建实务特别讲究持续的学习,偶有中断,不要超过三天,最多不能超过一周,否则有些内容真的要忘的,重新复习的时间成本比较大。
(2)学习内容是否全面。一建市政实务考查内容,要淡化考查频率的层次分级,也就是弱化高频考点和低频考点分级思维,做到全面备考,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。如果学习过程就丢掉很多点,虽然学习过程会要轻松些,但对考试是不利的。这倒不是要求大家把厚厚的教材全部学习,而是要有的放矢地取舍,这就有必要买一些好的资料书,比如《市政公用工程管理与实物图表笔记》。但是书买了一定要认真的学,再好的资料,如果不勤奋学习,即使把考题答案摆在那,到了考场也只能望题兴叹。
(3)是否对知识点进行背记。所有的考试,完全靠理解是不足以应付考试的,没有不背记的考试。那些科学巨匠,无一不是为了背记下了苦功夫的。“背书”听起来有些贬义,但这是学习的必经之路,以理科打比方,如果连基本的公式、定理都记不住,还谈怎么去应用解题,更不要说解决实际问题了。考试靠蒙,只会越考越蒙。其实背记也是一种能力。
(4)做题训练了没有。一建实务考试,单靠看书是比较难通过考试的,做题是必不可少的。做题有利于熟悉出题的方式,掌握考查内容。但是做题千万不要为做题而做题,通过做题熟悉考点,加深印象,记住要点。不管是选择题还是案例题,都要认真做。
做真题还是模拟题?这是困扰考生的一个问题。我建议考生做真题,真题的质量高,命题严谨。至于模拟题,尤其是现在市面上的模拟题,质量低下,设问不科学,不利于考生把握考试走向。
第二点,就是明年要不要换专业的事,这要结合个人的工作、考证目的来对待。一般不建议换专业,因为换专业要从头学,时间也不会少花,而且早晚都是要考的,如果能恒心把最难的市政考下来,以后增项其他专业不就有恃无恐了。确实有些科目比如建筑工程会相对简单,如果是工作需要,换也是可以的。
在考虑是否换专业时,遵从自己的内心,甘心么?如果你稍有疑虑,就不要换了。
第三点,也就是预测明年考试情况。从这几年的考试情况来看,试题难度总体趋于稳定,甚至95%左右的内容(非超纲)在《市政公用工程管理与实物图表笔记》都有,说明考试是依纲依本的。大家把握一个原则,像一建这种有指定教材的考试,考试绝对以教材内容为本,出题不会严重脱离教材,极少量的超纲不会对通过考试产生决定性的影响,而且有些超纲反而是送分题,比如实务案例分析中的计算题。
写在最后:无论一建考试结果如何,不要过于在意。即使通过了,也只会带来短暂的喜悦,之后还是回归平淡。如果今年没有通过考试,有必要仔细分析未通过的原因,通常都能找到答案。坚持学习下去,总会有通过考试的时刻,只是早晚的问题而已。
暂无评论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