之前看到有前辈们说申论学习有三个阶段,第一阶段是看山是山,第二阶段是看山不是山,第三阶段是看山还是山。这真是一语中的,准确点出了备考过程的认知升级过程。其实,考公也分为三重天,一重阶段一重磨难和风景,现如今回首,感慨万千。如果可以早点有这样的高瞻远睹的远见,那么备考的路程可以少走很多弯路~~
早建立“考公三重天” 认知,少走弯路,高效备考
✅ 阶段1–看山是山
一开始的按部就班、规规矩矩学习,下单购买FB申论、行测一套书,然后看了大半个月的书,购买了会员,开始刷题,分模块刷题,打印完整的真题套题进行模拟考试练习。按部就班地学习,懵懵懂懂忐忑地上考场,结果也就是高不成低不就,徘徊在抛物线高点的区间位置,仅仅摸到了考公的皮毛而已。考公的过程就是掐尖尖的过程,前10%不够,你要做的是追求前1%,甚至千分之一!所以,要快速破局从要建立准确的认知开始!
❎破误解:不是说FB不好,而是需要正确认知到自己处于哪个阶段,然后针对性去选择教材和老师。FB适合打基础,但是看书太花费时间了。建议简单粗暴先down一套真题,然后感受下这个考试是啥,然后看视频!!快速入局!!
✅ 阶段2–看山不是山
这一阶段是陷入了自我怀疑,分数提高不了,就好像减月半到了一个平台期。这个时候开始在各大社交平台wb、red book,Bz开始寻找大神们的分享,网罗了一堆大神们推的名师,又开启了新一轮的买买买,在1阶段的基础上开始艰难进阶,模考的分数起起伏伏,不太稳定,考场发挥也看运气,貌似能上岸,又不能上岸,考试分数起起伏伏。时而自信,时而焦虑,时而自我怀疑,在畅想未来和怀疑当下之中摇摆撕裂,较为痛苦,怀疑人生。
❎破误解:很多人会陷入网盘危机!面对海量课程,无从下手。备考时间珍贵,我的建议就是要试听,然后对比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老师,同时也不要迷信老师,要具有自己的判断能力!同时,避免“买了=学了”的误区,将课程放在网盘蒙尘,要动脑!动手!只有真正内化到大脑了,才能转化为自己的考试能力,成为上岸的点点分数!!
✅ 阶段3–看山还是山
第三阶段是一般考试生涯的高境界了,在众多考试以及学习老师们的方法技巧、大量练习之后有了自己独立的思考,可以从较高站位来审视自己的考试能力并进行大量的复盘审视、纠正、钻研并提升、巩固练习、融会贯通,形成条件反射式的考试反应,可以拨开云雾进入到一个不错的能力和心理状态之中。虽然会偶有负面情绪,但整体上是稳定平衡的,能力达到了上岸的高度,静候“天时地利人和”,等待运气加持能力,便可上岸。这个阶段考试前不会睡不着,在考场外等候阶段不会临时抱佛脚背书看题,而是淡定得看着其他考生百态。
破误解:这个阶段需要克服的big问题就是心态!各种不自信、焦虑、烦躁的情绪会成为影响考试的绊脚石。考公就是一场马拉松考试,不仅仅是考察你的知识水平,还有你的意志力、控制情绪的能力、自我调节能力等等综合实力!抗住!熬住!你就赢了大半啦!
从1阶段到第三阶段,看天赋,看思维,看毅力,有人用了3个月,有人用了一年,有人用了3年。这就是人生。
暂无评论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