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们大多数人走的都是应试教育体系,通过12年艰苦学习,在高考考出好成绩,上一所好大学。
脑力、体力、心理因素是决定这一切的基础。体弱多病、注意力无法集中、敏感脆弱的孩子,相当于输在了起跑线上。
总体来说,绝大多数孩子天资的差不多,随着后天教育的开展,逐渐产生差别。差别来自家长对孩子的态度,有的会拔苗助长,有的会放任自流。
学不好,肯定考不好。学得好也不一定考得好,考试有随机因素在里面。
1.学习
孩子对学习要有兴趣,态度要端正。天资对学习影响不大,很多孩子是被老师的错误教育耽误了,或者兴趣被家长抹灭了,指导方法不对。
考试:平时的知识储备是应试的基础。之前很多文章都在强调要打好基础,知识掌握要牢固,它不一定马上体现在成绩上,但是基础牢固,才有更上一层楼的条件。
熟练是应试必备条件。对于题目的掌握,必须快到条件反射的程度。
技巧是应试的窍门,基础也是熟才能生巧,大量掌握题目才有可能。
2.成绩
首先来自出题者的心态。他们要是出的很难,成绩则都不会好,简单一点,成绩就都挺好。随之而来的录取分数线也一样。所以真正检验孩子成绩的是排名,年级排名,区排名,省市排名,这才是是否能上好大学的关键。
其次是随机题目。所以很多辅导机构和学校老师都喜欢大量刷题,但是因为没有专业机构针对性的对高考题目进行分析,猜中题目的可能性等同于买彩票。目前我们国家最缺乏的也就是这点,隔壁的日本就做的非常好,他们就专门有机构研究每年的高考题,然后每年出版对应模拟题,基本每次出版的模拟考题都有覆盖到真题的。这点目前大家还是别指望了,制度不同,很多因素很难做到,希望未来可以有大机构来完成。
学习力强的孩子可以举一反三,自然等于刷题超过了那些平常孩子很多倍,这个需要早期开始培养,之前有讲过文章里。
最后是临场发挥,主要是个人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。更多还是考学习力,见多识广了,遇到难题自然不会慌乱。
很多孩子学校模拟考试都很好,一出去统考就发挥失常,这点需要尽早找出根本原因所在,否则高考肯定出问题,因为高考压力是最大的考试。
综上,要想上好大学,家长关注的重点其实不多,主要打好脑力、体力和心理素质的基础。如果还有能力,就在培养兴趣和指导方向上做文章。其它的顺其自然就好。克服焦虑,耐心一点,在真正值得发力的事情上长期投入。
暂无评论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