掌握知识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过程,特别是当这个过程是在被逼迫的情况下进行时,我们往往无法全身心地投入。比如父母为孩子报名各种兴趣班,但孩子尚未对此产生浓厚兴趣,却被迫参加。这样的结果往往事与愿违,本想做好事却适得其反,既花费了金钱,孩子也付出了时间,但最终让孩子对这个兴趣产生反感。不仅时间和金钱都白费了,而且没有取得任何成果,这岂不是浪费?
另外,学习只是为了获得外在奖励,往往难以持续。《成功,动机与目标》一书中提到了一个例子:
心理学家为了研究3到5岁的孩子何时会放弃玩具转而去画画,还告诉孩子画画最好的人会得到“优秀小玩家”的奖励。渴望奖励的孩子会投入更多时间画画,最终获得奖励。然而,令人惊讶的是,后续追踪发现,曾经获得奖励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不再画画,而那些未获奖励的孩子中,仍有一部分会继续画画。
类似的例子还有电视节目中的减肥比赛。为了获得奖励,有人参加比赛并成功减肥,但比赛结束后却反弹了。
由此可见,奖励只能在获得奖励之前产生动力,一旦获得奖励,动力就消失了。如果你希望学生能够长期坚持学习,奖励方法只能解决表面问题,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。让孩子依赖奖励,失去奖励就无法继续学习。
这让我想到了写作。很多人写作是为了赚钱,然而据我的观察,虽然写作行业可以赚钱,但要赚到钱需要长时间的坚持。如果你过于急功近利,可能在看不到奖励的情况下就放弃了,无法持续写作。
实际上,写作还有内在的奖励,比如提高阅读理解能力、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。写作是对世界各种常见问题的总结,当你写下来时,你对这些问题的理解会更加深入。如果你能提前感受到这些内在奖励,你就更有可能坚持下去,而不是因为金钱奖励而提前放弃写作。
马行千里见真功,时光荏苒显本性。评估一种方法是否优秀需要长时间观察。激励措施能提升短期积极性,但长久坚持仍取决于个人内在驱动力。
如何培养内在驱动力呢?
建议独立自主地学习一项技能,在此过程中不要参加培训班,至少自己探索一年。我曾经自学英语,现在的自学驱动力很强,对各种知识都充满好奇,勇于尝试。而且自学是为了满足内心需求,没有压力,学得好坏全凭自身意愿。
掌握一项技能后,你会有信心借鉴过去的经验去学习下一个技能。这个世界瞬息万变,许多事物都会过时,总有新事物涌现。比如诺基亚手机,曾经辉煌一时,但好运终将消逝;书法曾风靡一时,如今计算机打印技术高度发展,写字技能不再刚需,书法演变成陶冶情操的爱好,与工作关系不大。
由此可见,世事瞬息万变,若没有自学能力,就可能止步不前,面对新事物会手足无措,甚至被人远远抛在后面。
暂无评论内容